20年前台灣錢淹腳目,全台房價暴漲,造就轟動一時的「無殼蝸牛運動」,如今僅大台北都會區房價獨強、房價所得比高達11.4倍。當年參與無殼蝸牛運動的人士觀察,政府默許財團高價標購土地,放任投資客短期買進賣出墊高房價,政府無所作為、還為房市加添柴火,是小市民無力購屋最大元兇。

民怨累積
在20年前無殼蝸牛「夜宿忠孝東路」睡在買不起的忠孝東路上,而上周,國泰人壽斥資29.9億元買下忠孝東路錢櫃SOGO館,每坪土地已漲到1059萬元。不只商用大樓夯,連老舊房屋也有人搶著要,日前國有財產局標售忠孝東路二段老公寓,1坪賣到103.9萬元,今年政府又陸續放寬陸資來台購屋門檻,讓無殼一族愈看愈心驚。大台北房價所得比達11.4倍,代表雙薪家庭須11.4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房子。

財團標地未受約束
綜合今年房市出現3大怪現象:首先,民眾收入減少,但部分區域房價已高於去年高點;其次,財團與建商爭相標地,造成土地原料高漲;此外,房市投資客搶購精華區住宅,賭一把兩岸互動回溫或都更的投機財。

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華昌宜,正是當年無殼蝸牛運動的智囊團成員,他回顧當年對政府的訴求,包括透明房屋交易資訊、長遠住宅政策、約束財團投資房地產、公平稅賦制度,如今一項都沒達成。

華昌宜舉「房屋自有率」為例,並非指家戶擁有的房屋比例,而是根據房屋權狀登記為「自有」比例,因此很多人擁有2、3間房子,卻有很多家庭沒房子。目前台灣房屋自有率高達87%,無法反映真相,建商卻以「房價漲、87%家庭的財富也增加」為理由,意圖阻止政府讓房市回歸正常化。

「應課重稅防囤屋」
此外,台灣房屋持有成本相當低,同樣1000萬元的房子,在美國每年房屋相關稅費可能多達數十萬元,但在台灣只要繳幾萬元,華昌宜表示,很多人買2~3間房子卻空著不使用,等待5~10年的增值,囤屋造成房價居高不下,「其實針對第2屋、第3屋課徵更高稅率即可解決,但政府卻怕得罪建商。」

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莊孟翰表示,日前政府想以「興建平價住宅」來解決高房價問題,其實是20年前走過卻失敗的老路子,莊孟翰指出,台灣住宅供給率已逾100%,如何讓住宅資源更平均分配才是重點。

台北市雙薪家庭購屋負擔
備註:雙薪家庭年收入,根據主計處統計歷年來個人平均薪資乘以2;台北市30坪房價是根據住商不動產、信義房屋歷年台北市平均房價乘以30
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、住商不動產、信義房屋

資料來源: 壹蘋果地產王     回首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