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家的定義將視在家庭成員經濟能力的許可下,能否全然符合家人生活品質需要而定,參考的元素包括價格合理性、學區考量、生活機能完善否、房價抗跌否、結構安全性、屋齡、屋況良好否、交通便利性(鄰捷運)、鄰居品質、格局方正否、採光良好否、景觀良好否、社區管理品質、低公設比、離父母家遠近、遠離嫌惡設施否、風水朝向對位否、停車方便性、是否為優良建商興建、房屋仲介公司的信用度。

1.成交量大,接手強的地區:交易量與接手性對未來轉手的機率與價格有密切的關係,交易量大與接手性強的地區,未來脫手成功的機會較高,也會有較高的成交價格。購屋時應避開空屋量大,或進駐率低,或生活機能差的地區。
2.交通便利的地段:交通便利的地區,通常有較佳的生活機能,購屋者較多,近期捷運點附近就是許多購屋者的首要選擇。尚未完工的交通設施,縱使因施工因素造成房價下挫,未來也有「u」型反轉的機會;因此若有長期準備,趁施工期間,逢低買進,也是不錯的主意。
3.良好的生活機能:好的生活機能因人而異,大體上,近車站、銀行、醫院、公園、運動場、便利商店、市場附近地區都是屬於生活機能較佳的地區,換屋族可以選擇自己重視的項目做為選擇的參考。
4.明星學區附近:由於明星學校有設籍的問題,北市明星學區房價大多高於附近行情1至2萬元以上,由於未來台北市高級中學也將定出一定比率名額給學區內的學生,因此未來以學區為購屋選擇的人一定會增加;明星學區房價具有相當的抗跌性,甚至增值空間可期。

度探索家庭成員需求並非難事,您可參考以下的問題,作為家庭會議討論題綱,讓全家一起動腦,讓『理想家』的輪廓更清晰。
1.目前想要購屋的主要原因是哪些,究竟是因空間不足或過剩、舊屋換新、投資置、工作地點變動、轉換環境、新婚成家、子女就學?還是有其他原因?
2.每人回想以前曾經住過的地方,最喜歡每個住過地方哪些特性?最討厭哪些特性?
3.現在這裡住多久了?為什麼搬來的原因?
4.每人發表對現在住的生活空間最滿意的部份有哪些?最不滿意的地方有哪些?
5.每人發表未來想住的行政區、路段及生活圈,為什麼會選擇這些地方?
6.對於學齡中(或學齡前兩年)的小孩,是否有計劃就讀特定的學校?
7.平常外出上班上學通勤的方式是什麼?是否需要特定的大眾運輸系統?
8.除了交通動線以及學校外,還有哪些生活設施(如圖書館、醫院、公園、市場等)是你覺得未來的住家一定要有的?
9.如果能力允可,透天、公寓、華廈、集合式大樓等類型的建築物您偏好哪一種?
10.希望購買房子的格局及坪數範圍為何?為什麼?
11.對於屋齡有沒有特別的要求?為什麼?
12家在意風水的問題嗎?對於房子的朝向、樓層的偏好為何?為什麼?
13您希望未來的房子必須規劃車位嗎?
14價格合理、明星學區、生活機能完善、房價抗跌、屋況良好、近捷運交通方便、與名流為鄰、格局方正、採光佳、景觀優美、優良建商興建、社區管理良好、離父母家近、低公設比、遠離嫌惡設施、朝向佳風水好、停車方便等,大家分別依個人認定列舉五項,並排出重要性高低。

資料來源: 信義房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