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猶記以前商場流行一句俗話:「建築業是產業的火車頭。」但這個建築業是產業發動機的舊有評價,今年以來好像被徹底顛覆了!

肇因於無巢族抱怨薪資趕不上房價,「不動產」似乎成了代罪羔羊,「豪宅」更成為過街老鼠。為了遏制它,有人倡議增加房屋稅與地價稅;有人認為購買第二間房屋即屬投機故銀行貸款成數應降低、利率應加碼、寬限期應縮短。財政部也決定暫緩台北市國有精華土地的標售,以防助長地價。政府首長說的振振有詞,媒體則擴大報導。想要購屋的民眾因此保守觀望、縮手不買,讓擔心房市一蹶不振的建商公會立即挺身向政府喊話,發表了他們的擔憂與建言。

在對房價的一片砍殺呼聲之際,本文認為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。

首先,政府的房屋政策目標到底是什麼?究竟是為了拯救無巢之苦而打算推出「全民住者有己屋」的政策?還是擔心房價偏高影響物價,而欲以「抑制房價」的手段來「平抑物價」?如果政府的目標是「人人有其屋」,那麼我們就應先分析,到底是「空屋的供給不夠」?還是「有空屋但人民買不起」?抑或「有空屋但人民不願住」?政府的各種興革方案又是否能夠實質地解決上述民生困境?

依據媒體報導,南部地區的低價空屋處處可見,北部淡海新市鎮則因交通不便以致滿鎮空屋乏人問津。如果該等訊息屬實,政府理應分析空屋的原因是否售價太高?如果不是的話,那麼癥結就應回到政府身上。究竟政府能否提供便捷的交通、適居的生活環境及足夠的就業機會,以便將「住無其屋」的百姓引領至前述空屋地區?看來政府必須對症下藥,才能平衡房地市場的供需!

另者,如果政府的目標是為了平抑物價,那麼就應評估台灣的房價究竟是否偏高?平心而論,指摘台灣房價偏高,似乎以偏蓋全。舉列言之,在桃園南崁地區可以輕易買到每坪10萬元左右的房屋,且多年來價格文風不動;高雄市區建築品質不輸台北豪宅,要價卻只有每坪20萬上下者亦比比皆是。至於台北信義、大安等特定地區雖有每坪動輒百萬、每屋開價上億的豪宅,但畢竟只是鳳毛麟角。

因此,如為壓低少數豪宅的價格,而讓全民誤認政府正以「政策」全面打壓房價,則無異對房地市場本已低迷的地區雪上加霜,使其更加萎靡不振。何況,房地交易遲緩將造成建築業蕭條,對台灣整體經濟只怕沒有好處反生負面影響。

再者,依營建公會的資訊,對豪宅需求者約有5,000戶,豪宅卻僅有約2,000戶。此種供不應求之現實,可能才是豪宅價格飆高的真正原因。如果上述說法正確,那麼財政部停止出售國有精華土地的結果,在物以稀為貴且又貨源斷絕的情勢下,希望擁有毫宅者恐將繼續喊高房價,而無法達成政府抑制房價的期待!

至於主管機關如果為了控管房價「炒作」,而擬對行為人祭出制裁的話,則應先行釐清「投機」與「投資」的差別。如果簡單地將「擁有第二戶房屋」視為「投機」,而從銀行貸款條件予以懲罰性杯葛,恐又將與一般民眾的認知與期待背道而馳。

析言之,對於靠薪資過活的大多數百姓而言,在省吃儉用有了自用住宅之後,如有積蓄又不善於在翻雲覆雨的股票或金融市場理財,最簡單可行的投資方式,就是購買第二間房屋以收租謀利並兼「養房防老」之用。在「有土斯有財」的傳統觀念下,此類第二間房屋之屋主多係長期擁有,而非於短期內出售藉以獲取價差與暴利,自非大家俗稱的「投機客」可與相比。因此,如果政府率爾對第二間房屋加重稅收或縮減信用,不但可能造成民怨,對抑止房價亦難有助益。

總之,我們支持政府整頓炒作房價的投機分子,但其方法必須真能針砭時弊、藥到病除,以免投機客沒抓著,卻逼得投資者裹足不前,不但會壞了房市,也足以拖累原本可以建築業為火車頭所帶動的經濟發展!

資料來源: udn房市情報     回首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