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文/范世華】


  許多人不敢買房子的原因,不是因為沒有錢,而是誤認為買了房子之後,資金就成了「不動產」,原有的「活錢」變成了「死錢」動不了了!因此寧可長期租屋也不願意購屋。

▓ 先由「無產」變「有產」

  綜觀一般大眾不管是買不買的起房子,對於房地產投資的話題,都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關心,可是對於真正還未擁有房地產的人來說,若到達不了有屋的階級,論「投資面」的市場多、空,還言之過早,同樣的若是要講「理財面」,如果根本就還沒有「財」,那又有什麼好「理」的?因此首購第一棟純粹屬於自用的房屋資產,談時機的問題就不必這麼樣的嚴謹,先達到擁有的目標再說。

  以目前銀行房貸的利率這麼低的水準,若每個月的房租預算為2萬元,同樣拿來跟房貸20年期本息攤還的月付金來比較,可以貸款的額度可以到400萬元左右,撇開市場上的豪宅、預售爭議性特殊價位和區域不談,400萬已經是足以購買台北市以外或其他縣市2至3房的中古屋了。

▓ 其實「不動產」才是真的「活錢」 
 
  100萬的現金,如果不能變成400萬的資產,那麼100萬它還是100萬,著實才叫做「死錢」。

  當您擁有400萬的資產(雖然同時也內含了負債),還玩不起所謂房地產市場「投資」的遊戲,但至少已具備有可以發揮「理財」功能的資產規模,有了理財和負債還本的雙重配置,就像是空白的「T字」帳,左右兩邊已填上了數字,有了自己的資產負債表,學過會計的人應該更容易理解,可以套上了「資產=負債+資本」的公式來配置自己的財富平衡。

  像是事業體一般,有了資本損益機制的營運規模可用來操作經營,以積極樂觀的角度來看,若房市漲,自然是賺取到了增值效益,報酬率的增幅是以本金400萬資產總額來計算的,10%就賺40萬了;用消極保守的角度來看,萬一跌價,原本一年24萬的租金,有將近20萬的部份也是還到貸款本金部位,減少的負債抵消跌價的風險,相對也具有較佳的保本實質作用。

  除此之外“房地產理財”還有許多應用或是應變的方式,先立足於擁有房地產資產的階級之後,面對財富管理可因應的對策和方法就會更多樣化。因此先要擁有房地產之後,才能再談房地產的理財觀,如此也才相對地更有機會可以真正遠離貧窮!

【本文作者為網路地產王資深顧問】

資料來源:網路地產王     回首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lip 的頭像
    Flip

    台 中 地 產 X 檔 案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