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兩、三年,外資,特別是私募基金到台灣購買商用不動產,大都是短進短出賺差價,但今年情況不同。高力國際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,看好兩岸關係持續增溫下的商用不動產投資商機,許多外資法人已決定改採長期投資模式重回台灣市場。
劉學龍透露,目前就至少有三組分別來自香港、新加坡及美國的私募基金,物色大型商用不動產、整棟收租型商務大樓、甚至積極探詢開發中的捷運聯開案等,另外以往外資幾乎不碰的土地開發,近來也有外資已開始進場。
高力國際近日公布2010年第一季台灣不動產投資市場調查,受金融風暴影響,全球商用不動產投資金額從07年的1兆360億美元,08年急降到4560億,去年再降為362億美元;但亞洲地區由於快速復甦,08年微降之後,去年反向推升到212億美元,占全球總投資金額近6成。
這其中,台灣也是主要受惠地區,今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累計成交金額已達106億,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2%;主要成交個案包括純辦、廠辦、飯店等,投資者中,除了壽險業、回流的台商、自用型買家外,去年幾乎在市場消失的外資,第一季重回台灣也扮演要角色。
然而這一波進場的外資和以往頗有不同,過去外資在台獵樓,大多持有一兩年,甚至短短半年到幾個月時間,只要達到獲利滿足點就會出手轉售,但最近有多組國際品牌的私募基金,則是認真的物色具有長期收益價值的物件。
飯店是其一,另外也有外資和建商接觸,提出直接收購整棟興建中的住宅大樓,希望透過「加值」作為商務出租之用,著眼於長期收益。有些更是進一步朝向開發複合式收益型大樓發展,不再只是單純的購買現貨等待增值獲利。
劉學龍分析,以往來台的私募基金,多屬投機型基金,但現在進場的,多屬附加價值型,這些基金規模小自7000萬美元,大的也有大到50、甚至上百億美元,看好兩岸開放帶來的商機,他們的策略多已拉長為短中期布局。這是今年國內商業不動產的最新趨勢,對國內不動產市場也是一項好消息。
投資的路不會筆直往前進, 它像一條蜿蜒的河, 我們只能看的到下一個河灣, 無法窺得全貌, 要承擔風險, 勇敢跳下去, 不斷在摸索中找答案 ....
- Apr 13 Tue 2010 06:18
外資重回台灣不動產 眼光更遠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