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院消保會24日審查通過「預售屋定型化契約」修正草案,新增預售屋應羅列主建物、附屬建物、公共設施三部份的坪數與售價,對於坪數誤差小於1%,買賣雙方「互不找補」的現行規定,也改採「有誤差就找補」取代,預計最快十月中旬就能施行。房地產業者認為,此舉有利於資訊透明化、防止建商虛坪灌水,但可能導致單價提高、買賣雙方為了「坪數誤差」爭論不休。
■ 預售屋買賣新規 有誤差就找補
權狀三十坪的預售屋,扣掉三成公設比,也就是九坪的大小公設,實際坪數絕對不是二十一坪,而是大約二十坪。為何會這樣說?因為現行預售屋交易明定,坪數誤差在百分之一的範圍之內,買賣雙方互不找補。
為了杜絕建商趁機虛坪灌水,行政院消保會審查通過的「預售屋定型化契約」修正草案,不僅規定只要有誤差,即使小於百分之一也應該找補;並且新增規定,賣方應該清楚標示主建物、附屬建物、公共設施的坪數與價格,讓購屋民眾一眼就能看出,到底花了多少錢買公設。
■ 搭配計價機制 避免買賣紛爭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舉例,比方在台灣常見的露台,通常以房價的三分之一計算,這是長時間下來,市場產生的經驗值。一旦新的規定施行上路,預售屋的交易不僅要經歷市場磨合期,恐怕主建物的單價也會隨之提高,尤其是「有誤差就找補」可能引發更多買賣紛爭。
「網路地產王」總經理鄭弘杰表示,如果誤差0.1公分,十公尺長的牆面,誤差就是一公分,幾乎是百分之一的誤差,這個「互不找補」的誤差,是為了讓買賣雙方有一個「緩衝」。不論是「切分計價」或是「有誤差就找補」,平心而論立意良善,但如何讓建商、代銷商、房仲以及購屋民眾,能快速建立一套完善的計價機制,主管機關絕對不能等閒視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