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住的問題並不只是「有沒有」的問題,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居住品質的好壞。事隔多年後,隨著家人成長與經濟能力的提昇,當年的理想住宅,可能逐漸陷入勉強湊合使用的情境。如果您加以出現以下幾種情境,建議您考慮換屋,提昇生活品質。
1. 房屋建築老舊,維修問題層出不窮。
2. 想讓愛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。
3. 現住地段不佳,生活機能差。
4. 交通不便,通勤成本高。
5. 飽受下雨淹水、地震恐慌。
6. 想為孩子物色理想好學區。
7. 停車不便,想為愛車找個窩。
8. 地位身份不同,想過得更舒適。
9. 想把雙親接來孝養,但空間不敷使用。
10. 環境吵雜,對治安產生疑慮。

對自住型購屋者而言,買房子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自用,其實短期內房價的漲跌並不是那麼重要,反倒是環境、交通、格局等才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關鍵因素。機會通常瞬間即過,您可透過掌握以下幾大趨勢,即可作出買屋決策:
1. 房價直直落,市場議價空間大。
2. 政府有計劃的推出多項優惠方案,提高民眾購買力(如優惠房貸、增值稅兩年減半等)。
3. 房屋再降空間有限。
4. 不動產投資報酬率大於銀行定存或其他金融產品。
5. 成立新家庭(如新婚)。

過去租屋族一般就經濟面考量而捨買就租,而今在利率趨低的時候(尤其在政府優惠房貸的助力下),把繳房貸的錢拿來支付貸款,往往就綽綽有餘。當您在心理層面出現以下念頭時,轉租為買將為您提昇生活品質的最佳選擇。
1. 夢想裝潢有自我風格的家。
2. 越來越討厭看房東的臉色。
3. 感覺沒有歸屬感。
4. 有一筆錢覺得放定存不划算,又擔心投資風險。
5. 假日有看屋的衝動。

居住品質的好壞,影響生活情趣與個人情緒至深且鉅,尤其是隔代間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不同,往往會形成對『優良品質』定義的差異,因此要透過成功家庭會議的召開,讓新買的房屋能儘可能貼近所有家庭成員的需要,是需要用心經營的。成功的家庭會議是需要家人共同來維繫,它包含的要件有:
1.全家人的情緒是平和的
2.每人都可將自己的感受以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,不預設立場以為別人應該知道而不說。
3.傾聽時應盡量表遲自我的客觀性,態度自然而認真,必要時加入肢體語言的應和,以表達尊重與關心。
4.傾聽的目的在了解對方的心聲與困境,而非立刻為他作決定或以長篇大論強制灌輸
5.最好作成會議記錄,並避免有人忘記。
6.為了凝聚家人共識,不妨找專家(如房屋仲介經紀人)一起參加家人的研討。

資料來源: 信義房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