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繼金融MOU後,兩岸將接著簽定ECFA,香港CEPA經驗成了投資人和房地產業者最大期待。不過仔細分析,台灣ECFA和香港CEPA並不能劃上等號,統計數據顯示,CEPA對香港一般住宅也是在簽定3年以後才有較明顯的效益浮現。

香港在2003和中國大陸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(CEPA)後,對經濟確有顯著幫助,也帶動一波不動產的蓬勃發展。根據統計,2003年到2007年,旅港人數就從6、700萬人增加到1500萬人,旅館酒店住房率維持在8~90%的高檔,酒店租金則是在5年內漲80%。

另外在A級辦公室方面,2003年中環租金只比台北市高出約2成,但目前中環辦公室平均租金每坪每月1.3萬元,已是台北市的4倍。

但住宅方面,依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,港島大型住宅雖在初期就有明顯效益,從2003年的1平米6萬人民幣左右,上揚到8萬人民幣,至07年則大約漲了1倍,但一般住宅前兩年波動並不大,一直到第3年才有較明顯的漲勢。

主要原因應是CEPA簽署後,到香港購屋的人,多是財務情況較佳的大陸富豪,因此所購買的產品也以豪宅一類的大型住宅產品為主,進而帶動豪宅價格上揚。至於一般住宅則必須等到配套措施更為完善(如開放自由行),更多大陸民眾了解香港之後,出現實際需求,房價才會起漲。

從CEPA經驗來看,兩岸簽定ECFA之後,台灣的飯店、辦公大樓、店面等商業不動產率先受惠應是可預期的,尤其是辦公、店舖的租金價格行情,在空置率大減之下,應有相當上揚空間,豪宅市場也有一定的利多可期。

儘管如此,投資人在開放之初不宜過度期待,一來香港簽定CEPA前,早已回歸多年,大陸投資者對香港熟悉的程度,遠高於對台灣的了解。另外台灣目前開放程度遠不如CEPA的全面性,也會削弱對不動產的提振效益。

資料來源: udn房市情報     回首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